摘要:纪源资本执行董事于红在GGV五年时间只投资了10家公司,但是投出了作业帮、运满满、Musical .ly、酷家乐、小站教育等5家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公司。纪源资本有哪些投资偏好?于红又有怎样独特的投资视角?

导语

今年10月,成立18年的GGV纪源资本宣布完成总额18.8亿美元的基金募集。作为一家老牌基金,自2000年成立至今,纪源资本已经累计投资296家公司,其中独角兽公司56家,33家IPO。

在教育领域,纪源资本投资布局了作业帮、流利说、小站教育、吾好、小步教育、考拉阅读等项目,其中流利说、作业帮已经成为行业独角兽。纪源资本所投资的流利说在今年9月在美上市,成为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第一股。

纪源资本执行董事于红长期关注电商、教育、移动医疗等投资领域。于红擅长逻辑,又是计算机专业出身,在投资中,她会以“大用户、高频率、长周期”为基础,寻找不同行业的优秀标的。

于红表示,自己在投资方面看的比较多,出手相对少。于红在GGV五年时间只投资了10家公司,但是投出了作业帮、运满满、Musical.ly、酷家乐、小站教育等5家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公司。

纪源资本有哪些投资偏好?于红又有怎样独特的投资视角?

 

倾向发展潜力大、市场空间大的赛道

Q&A

鲸媒体:纪源资本比较偏爱的赛道有哪些?

于红:在教育投资赛道选择上,我们倾向发展潜力大、市场空间大的赛道。K12属于刚需领域,规模比较大,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赛道。在K12领域,我们投资过作业帮,这是一家平台级的公司,未来还有很高的成长空间。我们也在关注素质教育领域,这个领域的公司必须要找到通用级的解决方案,用技术和产品提高效率,而不单纯靠线下人力解决问题。

一项生意和一个伟大事业之间的区别是:有需求存在的地方都会产生生意,但是想要做成一个伟大事业,需要业务快速发展和可规模化复制,这样才有机会成为一家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。我们看教育公司时,也会希望是这样的成长路径。

Q&A

鲸媒体:之前看咱们九宫格里面有一个关于练习的维度,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点,您怎么看这个维度?很多人会把教、练这些维度都放在一起,觉得要覆盖这些维度,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公司和模式,但咱们却分得很细,把每个环节都拆分,然后研究。


教育投资九宫格

于红:看问题的不同角度,取决于看的时间和视角。投天使阶段、早期和后期等不同阶段的投资人,方法是不一样的。

我一直觉得 “早期看需求,长期看壁垒”。PE阶段的投资人,可能会觉得,如果还在看需求的话,那这家公司不见得会成为一家特别伟大的公司。但是对于一个早期的投资人而言,一定要看的,是需求。

五年之前,在线教育市场才刚刚起步,当时的创业公司都处于0到1的阶段。那个时候,我们就在思考在线教育的切入点是什么?

我们的判断是,要重点关注从练习出发的公司。对于学生来说,练习的应用场景是最简单的,学生可以自己做好,不涉及老师,也不涉及付费场景;同时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积累数据,这些数据对于公司长期来看是有重要价值的。练习维度就像是一把刀,可能比较薄,但是可以一刀切,覆盖全部的用户需求。

从练习维度切入的教育公司具备“大用户量、刚需场景、积累数据建立长期壁垒”这三个重要的投资维度。考量了这三个因素,我们选择了投资作业帮。作业帮这家公司从练习场景切入,提供辅导,通过辅导环节去变现。所以到今天大家看的更多都是辅导本身了。

Q&A

鲸媒体:您提到在线教育需要关注这些指标:用户的在线时长、完课率、DAU/MAU、ARPU、留存率、获客成本等,在关注的那么多指标里面,如果让您按照重要性排列,您会怎样排序呢?

于红:任何一个大平台都有三个特点,大用户、高频率、长周期。我们为什么选择关注K12?是因为它满足大用户的场景;为什么是练习?因为它满足高频率练习的特点,需要经常去做;为什么还是K12?因为满足长周期的特点。基于这个认识,不单单是投资教育行业,我也会从其他行业去寻找满足这几个特点的公司来进行投资。

Q&A

鲸媒体:在线教育这几年获客成本越来越高,您也曾经提出说要建流量池。在获客方面,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思考?

于红:流量池其实只是一个间接的概念,对在线教育来说,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品牌。[鲸媒体注:于红曾提出,在线教育公司成功因素在于:流量×转化率×用户最终价值。]


在线教育成功的要素

品牌有两个维度,第一点,从时间维度来看,也就是增加用户跟你在一起的时间,第二点,从结果维度来看,需要帮用户实现好的学习成果。

增加用户与你在一起的时间,用户与你在一起花的时间多了,他就会觉得你的平台好、有价值。反之,就说明你的产品对用户没什么用,比较难建立好感。

那么如何增强时间和结果维度呢?从结果往前倒推,品牌需要具备好的内容或者好的工具。提供好的内容,对用户学习有价值;或者提供好的工具,对用户的学习效率有提升。具备这两方面,用户就会花时间在你的平台上,对你的平台就更加信任,然后平台上就会有衍生出更多在线课程的可能。

知识付费催生父母教育市场崛起

Q&A

鲸媒体:从2013年涉足教育到现在,纪源资本在教育行业的探索有没有经历哪些坑或者取得哪些经验?

于红:我们现在也在重点关注零到六岁阶段,包括面向素质教育的产品和面向父母教育的产品。

面向父母教育的产品很重要,受众面也更广。对于孩子来说,孩子一直处在成长阶段,每一年甚至每个月孩子都属于不同的受众群体,这就导致对教育产品的要求非常高,公司打造的不是同一款产品,而是多款产品。

但是对于家长就有所不同,受众始终是同一批家长。所有的家长肯定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,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,很多家长都开始主动学习育儿知识,怎么教育孩子是大家更加看重、并且愿意为此付费的。所以我们才投资了小步亲子这个项目。

Q&A

鲸媒体:我们在年初就预测过家庭教育、亲子教育很可能会火起来,最近好像确实是有一些项目慢慢出现了,可能是因为消费升级或者知识付费的原因,以致于大家的付费意愿越来越强了。

于红:以前大家是不太愿意为内容付费,但是现在大家的消费行为已经开始慢慢发生改变,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群已经愿意为内容付费。

大家对家庭教育一直是有比较强的需求的,但是之前市场没有出现非常好的面向家长教育的商业模式,而现在的知识付费就给家长教育提供了比较好的学习形式。

Q&A

鲸媒体:您如何看待现在关于资本寒冬的说法?

于红:整个资本行业是存在周期的。由于经济规律,资本市场有起有伏,但是创业者的业绩起伏往往和资本行业的周期是不吻合的。创业者应该是在资本比较好、业务也比较好的时候去融资,但如果两者取其一,还是优先资本比较好的时候,不要等到觉得业务也非常好了再出去,因为观察大环境更重要。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,虽然处于资本寒冬阶段,在线教育是属于比较火热的几个赛道之一,价值聚焦点就集中在了这里。

Q&A

鲸媒体:在这个阶段里,纪源资本会加注教育领域吗?

于红: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看教育,那个时候看教育的基金不是特别多。但我们从那个时候到现在,一直保持看的态度。我们不会等到赛道火了再去关注、投入,更多的其实是基于本身的价值判断。

Q&A

鲸媒体:纪源资本这几年的投资节奏怎么样?哪一年的投资数量是比较多的?

于红:纪源资本一直保持比较稳健的投资节奏,市场比较火的时候,你要沉得住气。引用一句话:“别人恐惧时我贪婪,别人贪婪时我恐惧”。

我们有自己的投资节奏,只不过现在的资金体量要比之前大一些,与资金体量相对应,投的项目相对来说数量可能也会多一点。

Q&A

鲸媒体:现在在线教育挺火的,但资金链断裂、融资困难等情况也时有发生,也有人说在线教育已经是红海了,您如何看?

于红:我觉得企业发展有各自的周期,不是说处于红海的企业就破产,处于蓝海的企业就不破产。蓝海本身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,也有可能会经营不善,或者面对很多的挑战。

现在很多的模式本身不见得就是一定有问题的,可能跟公司的团队、执行力、业务发展相关。

Q&A

鲸媒体:一个创业者想进入一个领域的话,如何区分红海和蓝海?

于红: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,这个行业里是不是有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,如果有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,就说明竞争很激烈,同时也说明进入这个行业的壁垒比较低。

如果只有极少数的人在用同样的方法做事情,要不就是这个行业的行业壁垒比较高,要不就是这个行业还是属于一个价值洼地。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此路不通。

Q&A

鲸媒体:我们会看重怎样的教育行业创业者?

于红:首先从底层来说,我们会比较看重创业者战略推演能力。在切入一个行业的时候,创业者要懂得分析哪里才是最好的切入点,以及如何演化公司发展的战略格局,走一步看三步。

其次创业者要具备领导力或者影响力,能够组建一个非常好的团队。

在教育行业,我觉得创业者要有工匠精神。从长期来看,教育的壁垒其实是在品牌上。创业者要拥有工匠精神,才能够把质量看得足够重要,公司才能够做得好。

 

拓展阅读

1、启明创投周凌霏:AI要解决重人力、低附加值,不是教育企业的“催化剂”

2、山行资本徐诗:结构性机会和技术双轮驱动之下,教育投资、创业机会有哪些?

3、至合资本毕士钧:资本寒冬早已来,教育企业与A股、港股、美股如何双向选择?